返回

国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三足鼎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体制中,副总统就是个“备份”。只要总统一切正常,副总统就最多只能到处走过场,吸引一下眼球。不可能在联邦政府的重大决策中产生作用,在发生某些威胁到美国安全的重大事务的时候,甚至得主动回避,以免总统与副总统同时完蛋。也就是说。副总统的权连国务卿都比不上。

    更重要的是,彼得雷乌斯确实没有多少号召力。

    杜奇威主动退出竞选搭档,除了为洛布林夫人加入民新党提供条件之外,还是在变相向彼得雷乌斯施加压力。说直接一点。为了能够为民新党争取到更大的获胜机会,杜奇威都高姿态的做出了让步,作为民新党头号人物的彼得雷乌斯也应该有所表示。如果他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党派利益的话,也就没有资格担任民新党的党魁了。

    如此一来∷得雷乌斯别无选择。只能主动让步。

    正是如此,在2馏年的时候,洛布林夫人才以民新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与共和党推举的克莱泽曼在缅因州当了口年的州长、民主党推举的罗克斯维尔前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参议员竞争总统宝座【站斩地址已更改为:旧一配…鞭请登陆四读!

    这个安排,或多或少有点问题。

    虽然没人可以否认洛布林夫人的政治才华。以及她在共和党种者中的号召力,也没人能够否认她的竞选搭档,即彼得雷乌斯在民主党种看中的号召力,但是两人组成竞选组合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双方种者产生的影响。说简单点。看好洛布林夫人的共和党种者在投下选票前,肯定得考虑彼得雷乌斯的影响‖样的,民主党的种者在投票之前也得考虑洛布林夫人的影响。

    由竞选组合还带来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那就是执政纲领。

    虽然彼得雷乌斯是典型的鹰派政治家,但是洛布林夫人却是共和党中比较少见的鸽派政治家。也就是说,两人组成的竞选组合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执政纲领。也就不可能在参加竞选的时候提出足以让选民心动的口号。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竞选的时候,民新党的竞这口号非常空泛。

    结果可想而知,很多选民没有将选票投给民新党。

    正是如此。洛布林夫人最终以极为微弱的差距输给了克莱泽曼,共和党连续第三次赢得大选。要知道。这已经平了由里根与老布什在年到打手昭年创造的连续执政记录,是共和党在引世纪以来第一次连续第三次在大选中获胜。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的选举制度。

    与其他西方国家不一样,在有3个政党参选▲且没有任何一个政党的候选人获得了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的时候,并不直接举行第二轮选举,而是由最高法院裁定。如果得到选举人票最多的候选人比其他候选人最少领先甥,就会直接当选。只有在差距不到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由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角逐。

    洛布林夫人仅比克莱泽曼少了飞张候选人票,也就是刚好超过了祝。

    虽然输掉了大选。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民新党才是这场大选的真正胜利者。

    首先对执政的克莱泽曼来说,因为与总统大选同时进行的还有众议院换届选举,以及参议院的选举,而共和党在这两场选举中都没有获得多数席位,所以就算住进白宫,克莱泽曼也无法顺利推行其治国政策。其次是这场选举对美国选民的影响,即从此时开始,美国选民必须适应三党角逐的政治格局。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最多几个年,三个政党中最弱的一个就会被淘汰掉。回到两党轮流执政状态,但走到底是哪个政党被淘汰。以及美国会因此受到多大的影响,恐怕谁也说不准。

    最后就是民新党的地位得到了承认,至少所有美国人都知道在共和党与民主党之外。还有一个政党,而且是一个有影响力,也有能力角逐总统宝座的政党。在评论这次大选的时候,比就提到,虽然民新党以微弱劣势输掉了大选。但是谁能保证口年之后民新党不会卷土重来?事实上,最高法院裁定共和党候选人克莱泽曼赢得大选之后,就有很多新闻媒体预测,衅之后。民新党不但会卷土重来。还会在大选中击败所有竞争对手。

    实际上,不需要等到4年之后。

    大选结束之后,彼得雷乌斯就宣布退出民新党,由杜奇威担任党魁▲杜奇威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授予彼得雷乌斯“终生荣誉党魁。称号,把彼得雷乌斯以民新党创始人的身份捧上了神坛。

    这一变动已经让民主党与共和党感受到了威胁。

    如果说彼得雷乌斯是一个更加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政治家,那么杜奇威就是一个具有浓重现实主义色彩的政客。当然,没人否认,杜奇威是一个有目标、有理想,而且有很大抱负的政治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新党输掉大选,就是因为没有推举杜奇威。

    设想一下,如果当杜奇威与洛布林夫人搭档,而且以杜奇威为主。民新党大约有幼的机会赢得大选,杜奇威也将因此成为自格兰特与艾森豪威尔之后,第三位以退役将领身份当选的总统。更重要的是,杜奇威很有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