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二章 大国颓势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成千上万的技术专家,在数年内打下工业基础。要知道,共和国在建国之后打下的工业基础,即便到了刃年之后,仍然在共和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且使共和国在百难之际,有能力推行改天换日的改革,从而一举成为世界大国。

    这层关系,让共和国的领导人不可能不了解俄罗斯,也就不可能不提防俄罗斯。

    要知道,共和国与俄罗斯的第一次蜜月是以苦果结束的。

    即便在出世纪呐年代与刁世纪初。共和国与俄罗斯迎来了第二个蜜月期。双方都没有走得太近,而是各取所需,各为利用。

    正是如此,力旧年之后,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显得极为特殊。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共和国与俄罗斯的态度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力口年爆发的伊朗战争。当时,在全世界都迫于美国的威胁,不敢表态的时候,共和国与俄罗斯达成秘密同盟关系,为伊朗提供军事援助,帮助伊朗抚击美国入侵并且最终帮助伊朗击败了入侵者。可是在一些小事上,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却不那么融洽u如在伊朗战争爆发后2年就打响了南海战争中。当共和国出兵帮助老挝抗击入侵的越南,并且帮助越南总理平定军事政变的时候,俄罗斯就表达过强烈抗议,认为共和国粗暴干涉了东南亚国家的内部事务。

    这种时好时坏的关系,正好说明了共和国与俄罗斯的根本国家利益。

    以力旧年之后的国际局势,在全球性大萧条爆发前,因为力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正在消退,俄罗斯再度萌生了称霸世界的野心,并且在各方各面前在挑战美国u如在刀。年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新的战略核潜艇,而共和国也在努力进步,消能够成为美国那样的世界大国,所以有利益共同点的时候。自然会一道挑战美国,如果出现利益矛盾,则会分道扬镌。

    当然,这一局面没有持续几年,随着大萧条到来,俄罗斯迅速衰落。

    事实上,几乎所有史学家都认为。引世纪旧年代末的全球大萧条正是世界格局的重大分水岭。从这里开始,在全球各大主要实体都走向衰微的时候,只有共和国逆势上扬,并且由此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猛耸。

    单以中俄关系而论,印度战争绝对是另非一个转折点。

    印度战争之前,俄罗斯的对华政策是“以遏制为主的友好政策。”即在确保基本关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尽量遏制共和国的崛起势头,削弱共和国的影响力。因为国力不济,加上共和国的主要对手是美国,所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俄罗斯并没强行出头,特别是在共和国表明了强硬立场之后№罗斯就没有与美国站在一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战争,当时全世界都在谴责共和国当局,只有俄罗斯保持沉默。这一政策表明,俄罗斯不消出现一个强大的邻国,特别是一个与俄罗斯有世仇的邻国。换句话说№罗斯对共和国天生存在一股戒心。认为共和国会在强大之后拿俄罗斯开刀。因为俄罗斯也是核大国▲且是第一集团里的核大国‰美国、共和国一样,拥有足以摧毁全世界的核武器,所以在对华政策上№罗斯还算有点底气,敢于在一些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与共和国当局较劲,也敢于推行一些遏制共和国的政策。当然,从内心来讲,俄罗斯却没有多少信心,特别是在共和国一次又一次的展示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俄罗斯的领导人肯定对俄军没有多少把握,也就不敢在一些关系到共和国根本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与共和国对着干。

    这种“怯懦。”在印度战争中达到了巅峰。

    因为在力年的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印俄关系就走到尽头,印度成为美国的重要盟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全面破裂,所以印度战争期间,俄罗斯并没表达抗议,只是消共和国能够更多的考虑战争对平民带来的伤害。

    俄罗斯的这种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俄罗斯当局认清了共和国的实力,也认清了共和国的魄力。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共和国能够动用田万大军在半年之内打垮一个国土面积超过驹万平方千米、拥有口亿人的国家,也就能够用同样的方式,打垮人口少得多的嵌罗斯。更重要的是

    ,国在印度战争期间表现得非常从容,没有把印度的核蜘联联在眼里。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一举摧毁印度的核武库。使印度丧失了战略威胁能力n此可以证明,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初步成型、具备了一定的实战拦截能力,而且共和国的战略打击能力、特别是针对敌国战略武器系统的打击能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高度,甚至有可能超过了美国。

    总而言之,印度战争让俄罗斯当局意识到,共和国不再是一个安分的邻居。

    受此影响,印度战争之后,俄罗斯迅速调整国策,开始向欧盟靠拢。甚至放出了与欧盟共同建立“大欧洲联盟”的想法。

    当然,俄罗斯当局这备做。无非就是想找个垫背的。

    以俄罗斯当时的处境,与共和国改善关系已经来不及了。更重要的是,站在俄罗斯当局的立场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