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最强战营踏征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都督的大军开始出了。

    一共将近两万人,浩浩荡荡,压了上去。

    朱慈烺却是看着排列成五段,一共五百列的线列步兵笑容悄悄有了些小骄傲。

    他从自己的袖子中拿出了一小手枪。

    精致镶嵌着珠玉的火枪十分精美,更代表了大明军工的顶尖水平。而这。便是又有些赵广宁的功劳。

    这位在澳门出生,自小厮混在西洋匠人堆中的炮手技艺精湛,在南京又与曾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交厚。

    这样两个技术宅混在一起,自然是对火器大加专研。而这,便是朱慈烺与赵广宁相识之处,很快朱慈烺又通过赵广宁见到了毕懋康。

    此时的毕懋康已经在九年前完成了自生火铳的研。

    燧枪以扳机通过弹簧带动击锤击向燧石片,通过与燧石片的急摩擦产生火星引燃火药,因此不必像火绳枪那样,作战时拖着根长长的点燃着的火绳,雨天无法使用,在夜晚火绳的光亮还易暴露射手。

    这样一来,原本就是熟练射手一分钟也只能射两三次的火绳枪在进化到了燧枪后,便可以提高到最高一分钟十二的地步。

    只可惜,朱慈烺手中的军工作坊日夜加工,忙碌了一个月,依旧在生产难度高昂的限制下,只提供了两千支被命名为崇祯十六年式步枪的燧枪。减去备用、训练消耗以及故障等问题的损耗后,朱慈烺便带着一千五百人的亲卫营,装备着崇祯十六年式步枪地踏上了武昌的土地。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几字微言。我来给大家看这些军装的模样,还有~给你们准备的红包啊~】(未完待续。)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