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二章:战后封赏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易位了。

    ……

    京师。

    八月十六的京师街头有些狼藉。

    这是杯盆狼藉的狼藉。

    这是欢歌庆酒下的不羁。

    昨夜的欢腾响彻了整个京师,满城上下自地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酒楼瓦肆彻夜开场,就连朱慈烺也亲自在承天门举行庆典,普天同庆。

    京中下的赏赐自不用提,丰厚得百姓们知晓了以后再度挤满了各处从军报名点。

    当天在外征战的将士们回到京师后,这些将士更是被道路两旁自迎接的百姓塞满了各色瓜果点心。

    更有那起哄之中,当场就有几个京中豪族找到了沙场里立功的勇士,几个京师里顶尖的媒婆说唱之下,当下就定下了十数场婚事。犹如金榜题名后的榜下捉婿。

    一片欢腾之中,迎来了战后的论功行赏。

    率先下达的是属于徐彦琦的追赠。

    两府合议提交的方案是追赠徐彦琦为追赠为荣禄大夫、太子少保,荫封后世子孙为世袭锦衣指挥佥事。朱慈烺思虑了一下,特令追封徐彦琦特级功勋,删除了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的荫封后下令内阁枢密院组建烈士家属优待系统。

    引起所有人注意的是,这烈士家属的待遇之中除了每月放粮米布帛之外竟然明目张胆地写了数十个大字:帝国行政公署录取考试、帝国中小学以及高等学校录取考试加分。

    徐彦琦为特等功勋,这就意味着徐彦琦加分赫然高达二十分之多。

    按照朱慈烺传出去的原话便是:“朕不负有功将士,军属理应加分!”

    当内阁、枢密院、礼部、教育公署联名下的公告里这些字样传出后,顿时引爆了大江南北无数猜想。

    尽管这个时代显然还没有行政公署的录取考试。但中小学以及高等学校的录取考试却是有的。这是朱慈烺在南京监国的时候就推行的政策,眼下全国各地都已然新建学校过三千所。

    帝国6军学校、南京师范学校以及南北国子监更是显而易见的高等学校。

    至于行政公署录取为何意,对于学而优则仕的大明子民而言,自然很快就理解了其间含义。显然,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科举了。

    拥有全歼二十余万清军大功的朱慈烺既然下令推行,就无人怀疑声望如日中天的朱慈烺办不到。

    既然烈士家属享有考试加分,从军的热度就此又是添了几分火候。

    如此一来,就连原本只有军中关注的战后论功行赏的颁仪式也受到了热切的注意力。

    位于枢密院的礼堂里,济济一堂。

    这是对虎大威、刘胜、刘振、猛如虎、陈永福、施展邦、张德昌、刘世杰、傅如圭、陈德、虎子臣、柳泉、李定国等校尉以上军官的封赏。

    其中,虎大威、刘胜、陈永福、柳泉以及李定国皆是获得一等功。

    唯一不同的是,在几人的封赏之中又多了一条:授权虎大威、陈永福以及傅如圭为大明帝国6军少将军衔。

    “军衔?这却是何物?”收到封赏,虎大威愣了。

    负责对虎大威封赏的枢密院军师顾炎武笑道:“这是圣上要革新旧制。前阵子,圣上对6军学院一年生举行了授衔仪式,对这批原本军中骨干受训一年的学生授予了少尉军衔,按照军衔,分配到各军任职。”

    “少尉?这与校尉有何干连?”虎大威喃喃着:“这是……圣上打算革新军中等阶?”

    “没错。军中品级。不再单独与文官并行。”顾炎武笑道:“百户官是七品,县令也是七品。但两者的权责其实迥然不同。继续奉行品级制,对军中展并无好处。”

    “原来如此……”虎大威明白了。

    他作为第一团的朗将,便是将军一级。而少尉、少校便是校尉一级。比如资历最浅的刘世杰、张德昌都是获封少校。独立骑兵营的刘振则是获封上校。这是因为骑兵营前头有独立二字,直属于朱慈烺统帅。

    相对而言,正常的校尉一级军官是施展邦这样的,获封中校。当然也有一人与刘振一样获封上校,那便是虎贲营校尉刘胜。这位一早就跟着朱慈烺的老兵传言会调到飞熊团担任朗将,故而军衔也是上校,而且近期传闻在6军学校受训后会还会有提拔。

    “虎少将再仔细看一下少将的待遇便明白了。”顾炎武的眼光之中颇为有些艳羡。枢密院事务繁忙,在朱慈烺的亲自推动下才挤出时间精力试行军衔制。既然是试行,当然就不是全军都开始推动。这一回,只对作战部队进行授衔,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与人员才会对全军进行授衔。

    在顾炎武的示意之下,虎大威打开了一个箱子。

    这是一个方方正正,横宽三五十厘米,高度二十厘米的箱子。

    打开后,里面先是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军礼服。只不过,军礼服的箭头与袖口上多了一颗闪亮的金星,而肩章上则绣着日月龙纹。

    摸索着军礼服,虎大威长长吐出一口气:“真是不大一样啊。”

    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