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四章:丰收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慈烺不得不承认,他心动了。更多小说 ltxsba.com

    一个我见犹怜的可人儿朝着自己卖萌发痴,双眼里都是仰慕与敬爱,带着无私的献身精神。这样的阵仗之下,朱慈烺还不动心,那就是柳下惠在世了。

    朱慈烺不是柳下惠,兴子天皇更是比想象的还要迷人。

    若是没有机会碰上也就罢了,但既然给了兴子这么一个机会……朱慈烺也就没有防备地沦陷了。

    一个晚上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朱慈烺躺在床上发呆,手中握着香囊,深深呼吸了一口气。

    他就这么痴迷地在浦安行宫里待了五天。

    五天的时间看起来很少,还只是一周的工作日结束。但对于朱慈烺而言,却是十分知足了。这年头可没有请五天假直接带上周末的本事,朱慈烺请了五天假,可不知急煞了多少人。

    好在,朱慈烺也不是个爱玩爱闹的主儿,他心中有个谱,送别了兴子去江户参与治政以后,他开始给内阁写信。

    当然,国内写信只是表达一个态度,能不能完成,反而更多地依赖于日本这里的治理情况。

    于是乎,忙活了许久的陈贞慧、王夫之、陈渐鸿以及阿部忠秋联袂而来,参见朱慈烺。

    许久不见,几个人更见瘦了,也更见黑了。但身上那股子利落的精神头却是更加好了。

    朱慈烺打趣了几句,几人落座,朱慈烺开始了今番的议题。

    “父皇前阵子给朕写了封信,朕的几个弟弟都到了封藩封王的时候。朕想了想,帝国直属的境内是不宜再裂土封王了。但这也并非说明藩国就一无是处,相反,真觉得周天子分封诸侯,反而是稳固了中国之土。”朱慈烺定了基调,大家都兴奋了起来。

    别说陈贞慧、王夫之这样的传统傅家士子,就连阿部忠秋都知晓儒家学说对于复古的那种追求,三代之治,是不知道多少王侯将相渴望得到的东西。

    眼下朱慈烺提出这一点,可不知让他们激动不已。

    “臣附议。虽然大明已无藩国,可宗藩殷勤,没有封爵亦是不当。臣以为,可行国初年间的藩王旧例在海外新土之上。比如日本这一回叛乱藩国。”陈贞慧一向对朱慈烺的政策把握得好,这一回也不例外。

    阿部忠秋抿着唇,显然有话说。但他身份尴尬,他是降臣,也就低着头,闷声不语。

    王夫之亦是欣喜,也是含着一些忧虑,说:“陛下所言是个好主意,就是得先防着预备着不能让藩王乱了藩国。照比国初旧例也不是不可以,但也应当有汉时诸侯国的辅佐之臣。”

    陈渐鸿连连点头:“臣以为王大人所言周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倒是都对这个分封藩王的计划很有兴趣。

    这也是多亏了朱慈烺定的基调好,不在国内就藩,藩王就是再混账,也不会让他们这些大明高官心中不喜。一来眼不见为净,二来祸害自己子民和祸害别国子民显然不一样。后者,说不定反而是在为大明开疆扩土,稳固统治。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对于新开拓的疆土,直接让朝廷统领是非常困难的。

    朱慈烺虽然经历修筑道路,又有水泥砖石等新式建筑材料应有,各地交通能力渐渐恢复。但封建帝国下的科技水平让中央集权国家对地方的掌握始终难以提高。

    这个时候,建立诸侯国就显得很应景。

    无他,藩王也许会怨怼宗藩改革后封赏大降,但若是有机会可以执掌一国,没有人会傻乎乎拒绝。

    这年头不是古代,到处都是瘴疠之地,离开中国远了就是贬斥,是绝路。

    相反,在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之下,开拓新领土的收益已经越来越大,而成本则开始稳步下降。

    各类殖民公司的出现就是如此,他们实际上在海外已经可以说得上是一个藩国。拥有自己的军队,任命官员的权力以及发动战争的权力。

    藩王只不过是将一切都重新披露在众人熟知的形式上罢了。

    当然,王夫之的提议也很重要。

    殖民公司都有股东,有董事会盯着管理层开疆扩土,为股本增值,追去海外殖民中的利润。

    同样,藩国也有朝廷派出的官员。这些官员会协助藩王治理藩国,同样也会监督藩王是否图谋不轨。

    “阿部爱卿,为何一直不说话呀?这件事情想要做下来,少不得要日本国民相信这对日本国是个好事,这些都有赖卿家。若是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你但请放心,朕可不是苛责之人。”朱慈烺早就注意到阿部忠秋的不正常了。

    阿部忠秋躬身一礼,他其实不想卷入这一摊子浑水之中,但朱慈烺点了名,他是没法逃过去的。

    陈渐鸿倒是有心,宽慰了一句:“陛下最是爱惜人才,阿部大人的本事咱们都心中清楚,您尽管说便是。”

    阿部忠秋顿了顿,这才说:“而今日本国尽在陛下掌握之中,叛逆已经授首,宵小全然遁迹。这是大治之象。然则……藩国改易,本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