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新考成法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一路升任户部尚书。

    这是一个符合朱慈烺用官原则的老臣,有基层经历,有实干精神,还得懂财计。

    按说,吏部尚书并不怎么需要如何知晓经济的事情。

    但朱慈烺现在要推行国内政务改革就必须要一个懂经济的吏部尚书。

    “两位爱卿来了。来来,坐吧。昨天,两位爱卿的策论朕都看完了。”朱慈烺请两人落座,又吩咐人准备好了饮料,直接进入了正题。

    随后,张张拿着两份装订好的奏章递给了两人。

    对于承光殿里出现的宫女,两人都当作没看到一样,而是迅速翻阅起了奏章。

    上面果不其然有一系列勾选批改的痕迹。

    此事源于工人暴乱之前朱慈烺下的一个任务,研究如何改革考成法。

    考成法在朝中已经推行有一段时间了,当初主要是为了解决税务改革的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优劣渐渐明了,优点不用多说,但劣处也是一大堆。

    朱慈烺深切明白功赏过罚的重要性,于是订立下了一系列的考成指标。过往,张居正时期,考成法推行十分严格,也颇为绝对。要求一县之中刑狱清明,税款完结,标准过高,以至于引起极大反弹。张居正死后,考成法也就不了了之。

    在朱慈烺看来,设定硬性标准实在太过于理想化。将标准定得过高,很容易让一些实在有各种异常情况的州县无法完成,最终走上弄虚作假或者其余各种歪门邪道。

    比如刑狱,便是追求破案率百分百。如果一旦如此考核,最终只能让大量案件不被立案侦查,亦或者实在不得不立的重要案件走上寻找替罪羊结账的绝路。

    至于税赋,这是曾经大明各个州县的硬性任务,弄出来的麻烦数不胜数。

    当初为了先解决士绅一体纳粮,考成法对于完税标准卡得很严,虽然功赏过罚之下,朝中气象一新。但为了完税而惹出来的动乱也不曾少。锦衣卫报过许多,但朱慈烺都因地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没有追究。

    现在,士绅一体纳粮已经解决得差不多。有了工坊与海外贸易提供的巨额利润,朝廷有了极大的底气坚决推行士绅一体纳粮。

    这时候,进一步优化也就到了提上台前的时候。

    对于朱慈烺这一想法,傅淑训与李遇知都是十分兴奋,纷纷回去精心准备许久,若非工人暴乱之事发生,也不会拖到昨天才上奏。

    傅淑训与李遇知的法子大多都是走得宽松之道,政绩标准一条条一块块,都写得非常仔细,写得非常具体,也给出了许多理由。

    但朱慈烺却都不甚喜欢。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是两个极端。为政之道,便是要在这两个极端之中,为大明寻找到一条中庸持重之法。”朱慈烺简要评价了一下。

    “臣等谨听教诲。”看完了朱慈烺的批改,傅淑训与李遇知都是心悦诚服。

    朱慈烺的解决之道很简单,考成法不搞标准考量,而是走对比之法。对比经济的增速、教育的增速。以经济与教育为核心,而将其余方面的考成权重降低。

    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省进行考核对比,在各州县之中,自然就是以州县为对比。

    朱慈烺在后世读过一篇文章,研究中国经济飞腾缘由。其中有一个观点就很有意思,那就是中国事实上搞的是县委书记竞争制。是各县的主官为了升官,为了政绩,拼命发展经济,完成了地方治理活力的释放。

    在大明,每个县的县令权力是颇为庞大的,比拟后世的县委书记一般无二。以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作为尺度考核,朱慈烺自然是要借此将官员们朝着“正道”上走去。而不是搞过去的维持会,除了县城乡下基本管不到,除了纳税,整个州县的发展都不上心。

    相比朝廷将一条条一件件限制得死死,反而是竞争更能激发州县主官的活力。

    “怪不得陛下要重视基层资历……”李遇知心中感慨,他此前曾经报了好几批案例升迁的名单,结果都被朱慈烺删改了好几人。

    一开始,他还不明就里。但后来他就发现了缘由,这些人无一被改任地方州县。以至于出现一名监察御史按理该升迁以后却被调任直隶州,担任知州。

    御史是清贵之官,与给事中一样,若是被外放,哪怕连升七级到外省参政都会闷闷不乐。以至于有连升七级,势消万分之说。

    现在李遇知看了陛下的批改,顿时明白了陛下的打算。

    显然,今后若是不能任职地方检验出财计经济的本能,那是很难再有什么前途了。

    而这时,李遇知想着那日史可法与自己所言,心中渐渐有了定计。李遇知本来也是东林党人,还是被魏忠贤诬陷过一个献媚东林之语的钦定东林党人。

    他就任吏部尚书,新旧两党都极力拉拢,却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现在见了这份新考成法,他已经明白未来之大势在何方。

    想要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教育,依靠本地士绅只能做到守成。如果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