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新政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气一新。

    但光是给大棒是不能长久的。

    借着杨文岳这个时机,顾炎武抛出了官员养老金的设想。

    朱慈烺静静听着,只是微笑,不置一词。

    但对于在场的众人而言,朱慈烺没反对,那已经是默许了。

    陈子龙问道:“敢问顾大人所言细则如何?还请让我等具体了解。”

    见此,顾炎武便侃侃而谈,将自己的全部设想都说了出来。

    朱慈烺站在台上,打量着台上众人的目光。顾炎武说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养廉银与退休金并立的东西。

    也就是说,官员们每月上缴自己月工资的百分之五,而朝廷也会对等给出月工资的百分之五。等到官员退休之后,官员们可以选择一次性提取出当年全部存下来的退休金,也可以选择每月领取该官员退休时该品级官员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二作为退休金。

    这实际上又是一种利益捆绑。

    只不过,顾炎武这个方案下手比较狠,他要从官员手中扣除一部分的工资。

    少一截工资,估计没有人愿意。顾炎武很理解大家地表示,官员们也可以选择不上缴。只是,顾炎武明里暗里总是说,这玩意还有一个养廉银的作用呢。

    你若是犯了事没了官身,你这退休金也就没指望了。因为,一旦没了官身,退休金的发放依据也就没有了。这是官员的退休金,你不是官儿了,怎么发放退休金呢?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这点子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场上的官员们看向顾炎武,又敬又怕。

    月工资百分之十的钱看起来不多,但日积月累下来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也许这依旧无法阻止那些丧心病狂的贪官污吏,却足以大大提高了犯罪成本,让不少可以兴于微末之间的官员选择收手。

    不管是退休以后拿到这笔钱,还是能够每月领取养老金荣养后半生。算下来都是一个不菲的数字。

    也许是这样的计划有些过于超前,也许是这触碰了太多人的蛋糕,又因为过于新颖让人感觉摇摆不定。

    总而言之,场上有些安静。

    谁都没有着急表态。

    台上,朱慈烺知道该自己出手了,他选择的切入点很巧妙:“养老致仕,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哪怕身为天子,也当如此呀。朕有感而发,决定……当朕六十六岁以后,便无论如何,也该颐养天年了。”

    “陛下才高万里,谈何退休之举。大明需要陛下,朝野需要陛下呀!”

    “若非陛下,岂有今日大明中兴之举?”

    “臣等以为,大明需要陛下掌舵呀。”

    ……

    众人七嘴八舌地跟着打破沉默,就如同大臣们退休朱慈烺需要不断挽留涨面子一样。如果朱慈烺说要退休,大家异口同声同意,那也太扫人面子了。

    当然,这一波大臣们这些花大多数都是言辞恳切,也的确是内心真实的态度。

    但是,再过个二十年,再过个四十年,如果朱慈烺再提及退休的事情,那定然是惹起无数纷争的。

    因为,那个时候太子也大了。大明,的确到了要更新换代的时候了。

    若是朱慈烺还恋栈不去,朝臣们也没办法捞取从龙之功。

    到那时候,大臣们面对朱慈烺要退休之举,难免又是另一个想法。

    “朕意已决,诸位爱卿勿复多言。”来来回回谦让了几次,朱慈烺明智地独裁了一把。

    众人只好躬身高呼吾皇贤德,百代流芳。

    这的确是一个好的带头。

    就连李邦华也不由决定站起身,说:“既然如此,臣请奏陛下,宰辅以六十五岁为退休之期。”

    杨文岳起身说:“臣附议。”

    这个宰辅,李邦华是将内阁国务大臣,西府正副长官圈定了下去。显然,如果要细化完善这个条例,那么大约大部分的部阁大佬,军团长官会在六十岁走上退休的倒计时。

    这个时间对比后世的时间比较晚,但对比这个年代的人均寿命,其实恰好。

    就是朱慈烺那个六十六岁,真算起来,大明各个皇帝,真正能活到六十六岁的也不多。

    但这个制度无疑是上佳的。

    朱慈烺带了头,李邦华倡议,虽然说的都是退休年龄,但其实都是表示了对顾炎武官员退休荣养制度的肯定。

    接下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风向就一下子变了。

    “退休荣养制度此乃善策呀,就是不知道可否能顺利退休下去。”

    “还请顾大人再接再厉,将此策完善。”

    “吏部会提供相应支持,确保退休之时,严加考察官员是否有违法违纪之举。”

    “户部对此表示支持,只是不知道公家对每位官员所增加的百分之五工资应当从哪里调配……”

    ……

    傅淑训看着户部侍郎的发言,微微一笑,但没有插话。

    作为皇帝陛下的亲信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