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技术储备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慈烺眯起了眼睛:“明日朕要去看造粒锅法的试运行,你带他随朕一起出行吧。”

    “是。”

    ……

    很快,中书舍人陈邦彦就将资料汇总给了朱慈烺。

    当朱慈烺前往匠作大院位于京西的试验场时,郑元勋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情况都被朱慈烺摸清楚了。

    当然,有一点朱慈烺没有知道的是,在原定历史上,这是一个扬州十日的殉难者。也许也是最杰出的一个殉难者。

    这样的杰出,让朱慈烺记忆深刻的竟然是郑元勋是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者与地主老财。没有足够钱财,是搞不起园林设计的。

    显然,郑元勋是地头蛇。

    有一点就可以证明。

    九年前前,面对当时扬州地方两大官员杨显名与袁继咸搞权力斗争,郑元勋与其弟弟郑侠盗如居中调和,竟是如鱼得水。

    这显然是有基础的。

    九年前前,郑元勋还只是举人。但到了五年前的时候,郑元勋已经进士,不仅如此,他的侄子郑为虹也是进士。

    一门双进士,郑氏在扬州的基础,可见一斑。

    如此一来,显然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问题。

    郑元勋是否有被顾炎武收复,是否具备着为大明朝开疆扩土,改革盐业的积极性。

    朱慈烺对此的确十分怀疑。

    毕竟,有背叛利益之个人,无背叛利益的阶级。

    扬州为何兴盛起来大家都清楚,不仅是运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盐商的原因。郑元勋自己身为进士,家族却依旧是搞着盐商的生意。

    他若是成了盐商们饭碗砸破的带头人,会面对怎样一个处境?

    这个年代,实在太少有人可以与整个家族进行决裂了。

    不过,虽然有着许多怀疑。但朱慈烺对顾炎武无疑是信任的,这也就有了这一回京西匠作大院试验地的一行。

    这里头,还有让朱慈烺怦然心动的技术呢。

    造粒锅法是朱慈烺直接要求匠作大院进行研发的。

    作为金主,作为匠作大院最大的支柱,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匠作大院都对此进行了百分百坚决的执行。

    说起来,匠作大院也是而今朝野一个低调又十分重要的部门了。

    朱慈烺没有给匠作大院设立品级,却让匠作大院里的人因此远离了官员胥吏的打扰,实际上有一定的政治特权。比如,免除徭役。

    当然,他们也在用另一种方式为皇室服务。

    用自己的智慧与技术。

    朱慈烺很希望这里能够酝酿出近代的科学起源,只不过这一点还需要等待全国各地的新一代有志于科学发展的年轻人走上台。

    而今主持匠作大院的是毕懋康。

    他有足够的官身为匠作大院遮风避雨。事实上,毕懋康已经位极人臣,加太子太保的续弦。这是对毕懋康的回报,也是对匠作大院的认可。

    朱慈烺下车进入匠作大院的时候,顾炎武与郑元勋也下车,等候着朱慈烺的接见。

    毕懋康率领着匠作大院一行人做着迎接仪式的准备,朱慈烺快步过去,扶起了毕懋康。这位老者年纪不小了,朱慈烺并不忍心劳累他。

    一番见礼与繁文缛节,朱慈烺打量起了顾炎武身边的郑元勋。

    两人身份差得太多,朱慈烺只是点了个头就算了事,但并未因此减少对郑元勋的打量。

    这个在扬州呼风唤雨的扬州士绅领袖在朱慈烺面前表现得颇为紧张。

    朱慈烺对此人的第一印象倒是不差。

    扬州名士,外表不错,四十五岁的俊朗大叔,外形显然也经过整饬,显得既是得体也没有扬州土豪那种暴发户的感觉。

    一行人入内,朱慈烺直接进入了正题。

    造粒锅法。

    这是一个实验室性质比较浓厚的地方,规模生产较小。

    因为,京师没有卤水,这还是从长芦盐场调过来的。

    造粒锅法就是将天然卤水放入木盘内晒盐。当然,这是有革新部分的。将蒸气通入金属管内,再将金属管没入木质、金属或水泥浅池的卤水中,加热蒸发卤水,结晶成盐。

    整个制作流程简洁明了,一看便知。

    最终,郑元勋与顾炎武拿着银盘,将结晶出来的盐递给朱慈烺看。

    这是一个呈凹面四方角锥形的晶体。

    “还有些粗糙,不过比过去要好许多了。”朱慈烺说。

    随后,他就兴致勃勃地去了蒸汽的源地。

    这是朱慈烺给工匠们启发的源点。

    自然的力量。

    水烧开,会让炉子的盖子被掀起来。那为什么不能因此利用这样一股力量呢?

    蒸汽的力量,不仅可以用来制盐,还可以制成蒸汽机。

    而今,铁甲舰已经作为大明炫耀武力的标杆性名片在紧锣密鼓的打造之中。朱慈烺很想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实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