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371-0380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横刀立马,以五十五岁之高龄再次带领骑兵亲自冲入敌阵,大破兀良哈(斩首数百级,余皆走散)。

    此后他又率军追击,一举扫平了兀良哈的巢穴,这才心满意足地回了家。

    从朱棣的种种行为经历来看,他是一个热爱战争陶醉于战争的人,是一个天生的战士。

    上天并没有亏待这位喜欢打仗,热爱战争的皇帝,仅仅一年之后,他又一次亲征鞑靼,不过这次出征的缘由却十分奇特,很明显是没事找事。

    [373]

    永乐二十一年(1423)七月,边关将领报告阿鲁台有可能(注意此处)会进攻边界,本来这不过是一份普通的边关报告,朱棣却二话不说,马上准备亲征。

    人家都说了,只是可能而已,而且边关既然能够收到情报,必然有准备,何需皇帝陛下亲自出马?

    就算阿鲁台真的想要袭击边界,估计他也会说:“我还没动手呢,就算打也是小打,你干嘛搞这么大阵势?”

    其实朱棣的动机十分简单:

    实话说了吧,就是想打你,你能怎么样?

    看来先发制人的政策绝非今日某大国首先发明的,这是历史上所有的强者通用的法则。

    同年八月,朱棣第四次亲征,千里之外的阿鲁台得到消息后,马上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溜号。他已经习惯了扮演逃亡者,并掌握了这一角色的行动规律和行为准则——你来我就跑,安全第一。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远征,由于阿鲁台逃得十分彻底,朱棣什么也没有打着,只好班师回朝。

    虽然此次远征并无收获,朱棣却在远征途中获得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一件对他而言价值连城的礼物。

    这件礼物就是他已苦苦寻觅二十年的答案。

    最后的答案

    胡濴终于回来了

    十六年前,他接受了秘密的使命,独自出行两湖江浙,探访大小寺庙,只为了寻找朱允炆的行踪,十年之间费尽心力,却毫无收获。

    胡濴十分清楚,朱棣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人,自他接受这个任务起,自己的命运就只剩下了两种结局,要么找到朱允炆,要么继续寻找,直到自己死去,另一个人来接替他。

    没有同伴,没有朋友,不能倾诉也无法倾诉,胡濴就这样苦苦寻找了十几年,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连母亲去世他也无法回家探望,因为在使命完成之前,他没有回家的权力。

    朱棣也并不是刻薄的人,他深知这项工作的辛苦,永乐十四年(1414),他终于召胡濴回来,并任命他为礼部左侍郎,从小小的给事中一下子提拔为礼部的第二把手,胡濴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但只有朱棣和胡濴本人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对胡濴从事的秘密工作的报答。

    历时十年,胡濴没有能够找到朱允炆,他只得回到朝廷做他的官。

    这个人真的还存在吗?或许这一辈子也找不到他了吧。

    三年后的一次任命打破了胡濴的幻想。

    明朝那些事儿2朱棣篇第三十一章

    章节字数:3774更新时间:07-02-2216:25

    [374]

    永乐十七年(1419),朱棣再次命令胡濴出巡江浙一带,这次任命看似普普通通,实际上是另一次寻找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朱棣是获得了准确的情报,朱允炆就在这一带!

    一定要找到他!

    然而胡濴这一去又是几年毫无音信,这下子连朱棣也几乎丧失了信心。

    胡濴一直在找,朱棣一直在等,二十年过去了,两个青年人的约定变成了老年人的约定,朱棣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恐怕等不了多久了,但约定还在继续,也必须继续下去。

    就在看上去朱允炆即将被划入永远失踪人口时,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这个悬疑长达二十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在一个神秘的夜里。

    永乐二十一年(1423)的一个深夜,远征途中的朱棣正在他的行在内睡觉(帝已就寐),忽然内侍前来通报,说有人前来进见。

    被吵醒了的朱棣很不高兴,这也是人之常情,即使普通人也不愿意在熟睡之际被人从美梦中惊醒,但当内侍说出前来进见的人的名字时,朱棣如同触电一般地立刻睡意全消,他命令马上召见此人。而这个深夜前来吵醒朱棣的人正是胡濴。(闻濴至,急起召入)

    朱棣的心中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恐惧,他十分清楚,如果没有他的命令,胡濴是绝不可能私自回来的。而此刻胡濴不经请示,深夜到访必然只有一个原因——他找到了那个人。

    胡濴见到了朱棣,告诉了他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两人交谈了很长时间(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

    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这个悬疑二十年的谜团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我必须饱含悲痛地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

    坦率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