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限制级末日症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87 末日症候(三)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87末日症候(三)

    我的身体在得到药物控制后,未知疾病所引发的末日症候群给身体形成的影响和压力正逐步浮现出来,种种令人的负面效果几乎是刚显露苗头,就以令人忧心的速度迅速增长。龙腾小说 ltxsba.com阮医生说过,这是体内病变在适应药性后变得更为复杂和凶猛的结果。每一次迸发,都会让研制下一代药物变得愈加困难,相应的就必须花费更多的事件。几乎所有的病人在这个循环中根本无法坚持到最后,因而,至今也不清楚这种病变的过程的尽头在哪里,而人体在这种异变完全结束后会变到如何,也无人知晓。

    在阮医生的认知中,由安德医生掌管的“人类补完计划”其中关键的一个细节就是延长病人在抗药性循环中的承受能力,以常理来思考,自然是觉得安德医生的治疗应该是延缓了抗药性之后异变的程度。然而,这个认知并不完全正确,能否熬过抗药性期在安德医生看来,并不在于延缓身体病变的速度,而在于这个期间的病人自身的人格承受能力。

    未知疾病所引发的末日症候群对身体的影响并不是致命的,致命处在于由此引发的人格冲击,换句话来说,这种疾病最可怕的地方其实是通过线粒体对病人大脑进行干涉,乃至于精神遭到影响——这才是安德医生对这种未知疾病的注释,也是其开发出“人类补完计划”的重要基石。

    我读过一些生物学的科普读物,多少明白线粒体的神秘,但是即便亲身经历着这种情况,也很难相信这些隐藏于体内的神秘竟然能够干涉不属于物质的人格。

    但这个结果的确发生了。

    也许,人类本身就是双核。

    而不断沉睡的第二核“线粒体”在未知疾病的作用下,逐步侵蚀了人类经过千万年才确立主体地位的生理模式,这个过程简直能够用鸠占鹊巢或者开门缉盗来描述。

    可笑的是,我就是依托这种情况才诞生的结果——依托于线粒体,通过这具身体的大脑虚构环境,并在类似梦境和幻象的世界中培育成熟。

    安德医生的治疗并非限制异变的过程,而是推进异变的过程,加速并指导在病变中由“侵略者”线粒体所产生的新人格,取代在这场病变战争中节节败退的旧人格。在他看来,既然身体的“硬件”已经发生改变,那就加快这个改变的过程,强制更新“软件”,以适应新的硬件。

    当作为“软件”的新人格和作为“硬件”的新身体磨合完毕,就是“人类的补完”,那时的人类就能够冠上“新人类”的称号吧。相对身体利用率极为低下的现今人类,拥有大脑和线粒体的“双核”,不断沉睡的不明基因完全觉醒的新人类,在某种意义上的确能够称为“补完”。

    以上这些并没有官方演讲,也没有得到安德医生的确认,仅仅是我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报所作出的推断而已。我以至猜想安德医生为什么要将这种疾病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称为“末日症候群”。许多涉及人体科学的书籍中都存在这么一种猜想,人体之所以有诸多不明、沉睡和退化的成份,是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相对变得温和的生存环境已经不需要它们的缘故,而只有面临足以动摇现今人类生存基础的严峻危机时,这些“无用基因”才会觉醒。

    对现今的人类来说,所谓的严峻危机也莫过于“世界末日”了吧。

    那么,让人体生理和人格产生巨大改变的未知疾病的出现,能否能够看作“世界末日”来临的征兆?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同样存在着今年,也就是1999年为世界末日的预言。

    在这样各种因素交错的情况下,安德医生会使用充满宗教性和神秘性的“死海文书”,“人类补完计划”,“末日症候群”等等词汇来命名自己的研究也就不足为奇了。我觉得这并非是出于安德医生对未知的恐惧,综合考虑他在现实和“森野幻象”中的作为,不得不让我觉得,他对这些可怕的变化抱持着极大的期待、兴奋和热情。

    沿着这条线推断下去,不难得出传闻是假情报的结论。我不觉得自己聪明过人,自己既然能想到这一点,负责病院安全和保密的专业人士自然也能判断出来。如此一来,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些末日症候群患者是怎么来的?

    制造了大量的末日症候群后期患者,还放出有点思考能力就能够看出来的假情报,幕后黑手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而这些事情对于整个行动来说,又处于怎样的位置?

    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

    无论如何,他们的目的就是进入黑塔,至少有一个对末日症候群有所研究的人,这个人了解安德医生,还拥有制造患者的材料。

    这是我在对已发生的混乱进行分析后,认为自己所把握到的最关键的东西。

    我觉得,这个人一定知道我的存在,也不会放弃我这个重要因素。终究,既然安德医生要让我继续参与二周目的实验性治疗,就一定会将我带入黑塔中。

    他,或者她,一定会在那之前找到我,我如此确信。那个家伙才是我可能对抗安德医生,突破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