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召唤猛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百七十九 凌云阁与紫金阁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辩毫不怀疑自己的播种能力。

    “有陛下的信任,这就足够了!”

    武如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肃身告退,“臣妾不敢打扰陛下,就此告退!”

    自从被御医诊断出有了身孕之后,武如意为了避免将来的流言蜚语,一直待在乾阳宫未曾出过宫‘门’。即便只是待在宫中,也是深居浅出,所以武如意不怕任何质疑。

    当然,武如意也明白,即便自己做的再好,也是难逃蜚短流长,但那又如何?说不定其他的妃子也有,嘴长在别人的身上,悠悠众口谁也无法堵住,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够了!

    刘辩回到昭阳殿,在宫‘女’的伺候下洗了个温水澡,除去了一身灰尘,换了一袭干净的衣衫来到了崭新的御书房。

    这个年代的国葬还没有具体的形势,除了皇帝或者太后这样的重要人物殡天之时,大臣们尽皆缟素,很少有君主规定大臣死了怎么厚葬。朝廷重臣死后,皇帝施行的最多举措就是追封爵位、赏赐后人,题一副挽联,送一副铭旌表示追思。

    但刘辩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既然自己把动静搞得这么大,就尽量的隆重一些!

    衡量一番之后,刘辩命郑和执笔,由自己口述,制定了对卢植国葬的仪式。

    既然卢植的遗体保存的这么好,那就把出殡的日期稍稍推后一些,定在七月初十。传诏各地军团,包括岳飞、薛礼、魏延、秦琼、韩世忠、徐晃等所有大汉朝廷辖下军队及各州郡,在这一天将“汉”字大旗降一半。所有武将文官在这一天臂缠缟素,以示对卢植的追悼。而且在这一天,汉军不得主动发起战事,违令者军法处置。

    郑和小心翼翼的提笔拟定了天子的口谕,随即连夜派出使者,出了乾阳宫,离开金陵城,四面八方的送往各地。

    次日,刘辩早早的来到了太极殿,接受众臣的朝拜,举行久违多时的早朝。

    文武百官在黄琬、孔融的带领下,分立两旁作揖施礼,山呼万岁。文官方面以孔融、刘基、陆康、鲁肃、王朗等为首,武将方面则是太尉黄琬领衔、下面依次站着孟珙、周泰、关胜、廖化等人。

    待百官奏事完毕之后,刘辩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决定在钟山上修建一座专‘门’埋葬功勋大臣的陵园,由朝廷出资建造维护,称之为“忠义陵”。

    除此之外,还要在秦淮河畔选择一山清水秀的地方建立两座阁楼,分别为大汉朝的文臣武将树立雕塑,著书立传,以表彰其功绩。

    光武帝有云台二十八将,汉宣帝为了表彰大臣也设立了麒麟阁十一功臣,后来的李二也为大唐的二十四开国功臣设立了凌烟阁。所以刘辩也打算借鉴这样的形势,‘激’励自己手下的文武大臣。

    一开始,刘辩只是想设立一座阁台,但考虑着自己手下的人才太多,这可是集合了一千八百年的‘精’英,若只是仅仅收录二十人或者三十人远远不够。但若是收入的太多了,又显得身份不够尊贵。

    如此思前想后一番,刘辩最终决定修筑两座这样的阁楼,分别收录功勋卓著的文武大臣。武将入“凌云阁”,文臣进“紫金阁”,全部用青铜仿照真人画像做出一比一的雕塑,外表以黄金镶镀。在脚下刻一块石牌,寻找书法大师为之泼墨立传。

    刘辩把自己的构思说完之后,朗声道:“卢卿功勋卓著,当为入紫金阁第一功臣,朕马上安排人选,开工建设!”

    听了皇帝的决定,满朝文武无不慷慨‘激’昂,做官到了这个地步大多是追求名垂青史,流芳千古,而皇帝现在的决定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当下纷纷跪倒在地,高呼万岁:“陛下圣明,如此厚待臣子,吾等岂敢不誓死为大汉朝廷效命?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q

    ps:今天周一,求一下月票及推荐票!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