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西河对垒【二合一】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北屈北边来来回回后,遂一边下令北屈全城戒严,一边派人将此事禀告于身在「汾阴」的临洮君魏忌。

    此时,临洮君魏忌刚刚前后收到两拨青鸦众的传讯,前者传达给他「韩国已对本国宣战且已派兵攻打淇县」的消息,而后者,则带来了王都大梁的最新决定:本国对韩国宣战!

    因此,当临洮君魏忌得到部将毛博派人送来的紧急军情后,心中丝毫没有吃惊。

    『既然此时大梁已对韩国宣战,那么我也该有所行动了……』

    想到这里,临洮君魏忌召来一名亲兵,吩咐他道:“速速前往平阳,知会桓王殿下,就说魏忌准备挥军攻打西河,请他坐镇河东郡,务必谨防韩国太原军的兵马!”

    “是!”亲兵应声而去。

    两日后,驻军在「平阳」的桓王赵弘宣,便收到了临洮君魏忌的传讯,或者说将令。

    虽然桓王赵宣乃皇子出身,又是太子赵润最亲的弟弟,论地位比临洮君魏忌高得多,但奈何身为太子的兄长赵润任命临洮君魏忌为「西边战区」的统帅,因此,桓王赵宣也只能乖乖听命。

    此时得到临洮君魏忌的将令,桓王赵宣忍不住抱怨道:“西河那边要开打了,凭什么我就得留守在平阳啊?”

    听闻此言,军师参将周昪笑着劝道:“殿下不必着急,韩国的太原军,肯定是要涉足此地的,我北一军,有的是建功的机会,无需急在一时。”

    说到这里,他眨了眨眼睛说道:“在我看来,西河那边人多粥少,有韶虎、司马安、龙季等诸位将军,虽说我北一军实力并不弱,可论抢功,却未见得能抢得过那些位将军,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平阳,好歹还能独得「韩太原守乐成」这一个强敌。”

    桓王赵宣想了想,深以为然。

    他也觉得「西河」那边实在是太恐怖了,他魏国的猛将皆驻扎西河,搞不好日后还有秦国的援军介入,韶虎、司马安、魏忌、龙季等人,若再加上秦国的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阳泉君赢镹等等,这已经不是「西河战区能否打赢」的问题了,而是在这个战区的军队,能分到多少功劳。

    虽然桓王赵宣对自己以及麾下的北一军信心满满,但若是跟韶虎、司马安、公孙起、王戬等人安排在一个战区,搞不好他北一军啥也没做这场仗就打完了,这多尴尬?

    『……还是老老实实留在平阳吧。』

    桓王赵弘宣暗自想到。

    而与此同时,临洮君魏忌倾尽除北屈城外的河东郡,向河西郡借道,准备绕过北边的壶口山,攻打西河。

    同期,河西守司马安得到了临洮君魏忌的将令,亦出动河西军四万,挥军往北。

    而另外一边,坐镇在离石的雁门守李睦,亦得到了族弟李任派人送来的密信,得知魏国在北屈、平阳两地皆部署了重兵,致使偷袭暂时难以得逞,心下不觉皱了皱眉。

    在李睦看来,虽然魏韩两国在过去的近一年里维持着对峙的局面,因此双方各自在边境部署重兵,这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但是魏军的防守态度,这明显不对劲啊。

    要知道,对峙僵持是对峙僵持,曾经在中原,好几次当两个国家出于战略考虑而摆出对峙的架势时,事实上前线的兵将们,并没有那种战争来临的紧张。

    甚至于,随着对峙的时间逐渐拉长,两国的兵将还会逐渐松懈,甚至于到最后,两国的巡逻士卒在荒野相遇,由于时常碰面混熟了,彼此打个招呼,甚至交换一下各自的干粮,这也不是没有从未发生过的。

    而对面的魏国军队,却始终保持高度戒备,就仿佛,韩国的将军们早已得知这场仗将在最近爆发。

    这确实不太对劲。

    不过事到如今,再考虑这些已没有什么意义,毕竟韩魏两国已经彼此宣战,除非打到彼此都伤痕累累、无力再继续下去,否则,那就是「两虎相争必有一死」的死局——韩国胜则魏亡、魏国胜则韩亡。

    两日后,副将严奉等人率领五万步卒,终于由雁门郡抵达离石一带。

    鉴于南下的通道已经被魏军封锁,雁门守李睦只能选择向西渡过大河(即「几」字右边“竖弯钩”的“竖”部分,不包括“弯钩”部分),借道河西郡,从这里打开通往河东郡的局面。

    至于经「平周」强攻「平阳」,则不被李睦所考虑,因为平阳乃是他韩国太原守乐成的进兵目标之一,若他与乐成的军队都挤在平阳,那只会被魏军四面包夹一锅端。

    一日后,李睦率领麾下步骑兵马,搭建浮桥渡过了大河,在河对岸的「阙地」,令步卒搭建营垒,同时派出骑兵搜索境内,看看这边是否埋伏有魏军。

    就连他自己,亦亲自率领一千骑兵,前往打量此地的大概。

    而就在次日,李睦亲自率军巡逻的时候,碰到撞见西北方向有一支军队徐徐而来,一看旗号,骇然就是魏国的魏武军。

    再看将旗,李睦方才得知这支魏军的领兵将领,乃是魏国的上将「韶虎」。

    『喂喂喂……』

    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