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8章:人有穷尽【二合一】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三艘战船,乃是虎级战船,魏国冶造局在打造这三艘战船的时候,魏墨也有出力。”

    “您与魏墨还有联络么?”向軱低声问道。

    方毕点点头说道:“我宋墨前钜子徐弱,也就是如今的魏墨钜子,他颇受魏王的器重,在魏国身份不低,因此所了解的消息也较常人多一些……”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一眼向軱,仿佛是猜到了向軱的心思,摇头说道:“魏王是绝对不会放过宋国的,那是他父亲的功绩。世人都说赵润与其父赵偲关系不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宋国若要自立,那么,就注定会跟赵润为敌。”

    向軱沉默了半响,随即苦笑说道:“您也是在劝我向魏国投降么?”

    方毕摇了摇头,正色说道:“去年,我与魏墨钜子徐弱在书信中争吵,不知丞相可有兴趣?”

    “向軱洗耳恭听。”向軱抱拳说道。

    见此,方毕遂说道:“当时,徐弱劝我率宋墨投奔魏国,言及魏国新君赵润,乃是一位兼爱的君主,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魏王赵润,不可否认已是天下少有的明主,但他的兼爱,只针对魏人,唔,确切地说,是愿意投奔魏国、以魏人自居的人,顾名思义,即「顺者昌」,这不好。……再者,魏王赵润亦是频频挑起战乱的人,三年前那场波及天下的乱战,也是因为他,才有秦、楚两国加入其中……”

    在说这番话时,方毕不由联想到了鲁墨与齐墨:在楚国攻打齐鲁两国的期间,这两个国家的墨门子弟,可谓是死伤惨重——主要是墨门的教条,教导墨门子弟不能抛弃弱者与无助者,因此,才有无数墨门子弟在保护齐鲁两国的百姓时不幸牺牲。

    “……但是徐弱反驳我道,我墨家想要实现兼爱、非攻的夙愿,唯有仰仗魏国,他说,魏国有一名以介子为姓的大臣与他论道,谈及天下之乱,只因诸国林立,唯有一统中原,方能停止不义之争(即侵略战争)……先平乱世、后治太平,这即是徐弱如今的观点。”

    “一统中原?”

    向軱吃惊地张大了嘴,不得不说,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主要是他还未到思考这个问题的层次。

    摇了摇头,向軱对方毕说道:“您认为徐弱钜子的观念不对么?”

    方毕看了一眼向軱,仿佛是猜到了后者的心思,沉声说道:“我亦知道,欲成大事、必不吝牺牲,我墨门子弟欲实现兼爱非攻的理想,再沉重的牺牲也义无反顾。但是……魏国做不到的。”

    “您认为魏国不能一统中原?”向軱颇感意外地问道。

    “不!”方毕摇了摇头,正色说道:“如今天下,唯有魏国最有可能一统中原,但是,魏国注定无法实行我墨门的理想。……魏国以儒、法治国,国人阶级分明……”

    在说话时,方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无一都代表着他很看不上儒家,这也难怪,毕竟儒家思想强调「爱有等差」——即仁爱要区分对象,这等同于是在变相地宣扬社会阶级制度。

    这一点就连魏国都不能免俗,魏国刑法中的「金赎」,其实就是在包庇有钱有势的群体。

    而墨门的兼爱,则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重亲属。『作者语:思想境界太高了说实话。』

    因此,儒家与墨家天生八字不合。『注: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行了解下。简单点说,墨家思想就跟那共产什么社会什么差不多,思想觉悟太高,太过理想化,但几乎很难实现。——尤其在古代,你一平民百姓还想跟王族平起平坐?疯了吧你?又不是尧舜时代。所以,墨家被淘汰了。类似的还有「农家」,倡导君王跟平民百姓一样亲自耕种,于是乎,如今我们只能在文献中看到这门学术。』

    听了方毕的话,向軱微微点了点头。

    说实话,方毕与徐弱的争执,向軱并不是很在意,因为那是人家墨门子弟时间的思想差异。

    他更在意的,还是在于宋墨是否会继续为他们提供帮助。

    是故,您拒绝了徐弱钜子的邀请?”

    “是的。”方毕正色说道。

    “……并且,愿意继续为我宋国提供帮助?”

    “是的。”方毕再次正色道。

    在得到这个保证,向軱心中颇为感动。

    但让向軱有些失望的是,方毕很快就告诉他,魏墨与宋墨虽然仍继续保持着联系,但思想上的差别,使得双方已无关键事情上的交流——比如魏国的那几艘虎级战船,魏墨就没有透露给宋墨具体的东西。

    可能是畏惧魏王赵润,也可能是因为别的。

    “能够仿造么?”向軱后来询问方毕道。

    方毕想了想,只能表示尽力而为,毕竟魏国的虎级战船,它并未只是单纯地造地大而已,其中涉及到种种技术问题,比如吃水、平衡,以及其余利于作战的设计等等,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让宋墨仿造魏国打造那种虎级战船,这未免太强人所难了。

    片刻之后,方毕便提出了告辞。

    看着方毕离去的背影,向軱浮躁的心稍稍有所平复。

    可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