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策反东突厥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动人的管弦声在云天缭绕,浩浩荡荡的船队在淮水中航行。金碧辉煌的龙舟,五彩缤纷的旗帜,一切都沉浸在无边的欢乐中。杨广挺立在龙舟最高层,属他大隋所有的锦绣河山尽收眼底。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皇帝万万人之上的崇高。杨素之死,使杨广再无后顾之忧,也就使他想起了萧娘娘那诱人的诗句“相伴下扬州”。于是圣天子一声令下,便有了这次巡游。

    说起来,杨约可算得大能人。奉命督造杨广巡游乘用的大小船只数千艘,竟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而且令杨广甚为满意,也属费尽了心机。杨广乘坐的龙舟,高约四丈五尺,宽有五丈左右,长达二十丈。建有四层楼阁,设有金殿和东西朝房。也就是说,杨广在船上亦可履行洛阳宫廷的上朝仪式。二三两层,共有一百二十个房间,无不贴金饰玉,装锦挂绮。底层为王义等太监起居处所。按理说这一艘船的一百二十个房间,便足以容纳三宫十六院与诸嫔妃。杨广却不然,他又专为皇后萧娘娘建造了翔缡舟,其装饰与龙舟无异,只是规模略小而已。不仅如此,他还为云昭训、容华夫人、梦秋等嫔妃建造了浮景舟。仅是楼阁减为三层,长度仍达十五丈。此外,又建两层楼的漾彩舟三十六艘,供十六院夫人及众美人居乘。以下为一层的朱鸟、苍漓、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武楼、道场、玄坛等号船舰共约三千艘,分载诸王、公主、百官、番使,甚至僧尼道士,以及日用器物。为确保安全,同时建造平乘、青龙、艇轲等护卫船只三千艘,装载十二卫所的护驾兵将十万人。这六千余艘船只,仅拉纤的“殿脚”即达八万人。所谓殿脚,即兵士、太监、宫女身着锦绣彩服的拉纤者。整个船队,首尾相连绵延二百余里。当杨广从显仁宫出发,从洛口登上龙舟,经过五十余日,随从的船只才刚刚出发完毕。可见其阵势之大,堪称空前绝后矣。再加上沿河两岸,步骑兵将护送,多达五十万之众,旌旗遍野,人声鼎沸。沿岸两侧五百里内都要进奉食物,而且俱为水陆珍品。每一州县动辄进贡数百车,食物大都吃不掉就地抛弃。

    杨广的出巡,确实是耗资巨大。好在隋初国力强盛,杨广继承的是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二十年积累下的丰厚遗产。当时人口由后周的四百万户,猛增到八百万户。耕地增加四倍,粮食多得府库都容纳不下。据测算,当时积累的财物,足够百姓坐吃五十年,可见社会财富之巨大。正是这丰厚的积蓄,才使杨广得以恣意巡游取乐。

    这一日船近扬州,杨广的心情格外兴奋,阔别十几年的故地,今以君临天下的身份重游,自然别有一番感触。他又登临龙州层,凭栏远眺,烟花如画的扬州城历历在目。正自陶醉之中,王义近前启奏:“万岁,有紧急边报呈阅。”

    杨广不肯移开目光,顺嘴吩咐:“念。”

    王义遵旨诵读:“契丹十万精兵,大举进犯营州,我守军英勇抗击,终因寡不敌众,以至全军覆没,五千将士壮烈殉国,营州失陷于契丹。我大隋子民倍遭契丹铁蹄践踏……”

    杨广已是怒不可遏:“契丹如此猖狂,真是蚍蜉撼树,我大隋疆土,岂容胡贼侵占。”

    “万岁,救黎民,振国威,当发兵收复失地。”王义放胆进言。

    杨广稍作思索:“立即宣召宇文化及、杨玄感、李渊进见。”

    少时,宇文化及等奉命来到龙舟。杨广讲述了营州失陷的经过,然后问道:“哪位将军愿领兵出征?”

    三人谁不明白圣命难违,几乎同声回答:“愿听万岁差遣。”

    “宇文爱卿,要多少人马出战?”杨广首先到宇文化及。

    “双方交兵,至少要势均力敌。请万岁调集十万雄兵,臣定能驱逐契丹,复我营州。”宇文化及信心十足。

    “李爱卿,若是派你出征呢?”杨广又问李渊,看来他是意在几人中作一下比较。

    “臣以为,仅是赶走契丹,未免仍留后患。既然出征,当将其击溃。”李渊更高一筹。

    “但不知李卿要多少兵马?”

    “二十万足矣。”

    杨玄感在一旁冷笑。

    杨广刚要对李渊表示赞赏,见杨玄感的样子便问:“杨爱卿为何发笑?”

    杨玄感语出惊四座:“臣可不用一兵一卒,收复营州,生擒胡酋。”

    宇文化及嗤之以鼻:“大白天说梦话。”

    李渊想,杨玄感既敢卖弄,也许能做得到:“请问杨大人有何妙计?”

    杨广却是不信:“杨爱卿,商议军情大事,可开不得玩笑。”

    “臣若不能兑现诺言,愿立军令状,以头颅担保。”杨玄感态度极其认真。

    杨广感到不可思议:“你如此自信,即刻把用兵方略详细奏来。”

    “万岁,为臣只有一个要求。”

    “怎么,刚刚说过不要一兵一卒。”

    “臣请万岁降一道圣旨即可。”

    杨广对他的大话产生好奇,也就很有耐心:“你且仔细奏闻。”

    “突厥启民可汗,拥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