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应试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苏东坡兄弟年二十岁左右,已经准备好去赶考之时,不可免的事,婚姻问题

    也就来临了。更多小说 ltxsba.com他们若是未婚晋京,并且一考而中,必然有女儿长成之家托人向他们

    提亲。那时有求婚的风俗。京都中有未婚之女的富商都等待着考试出榜,向新得功

    名的未婚举子提亲。所以科举考试举行的季节,也是婚姻大事进行得活跃的季节。

    在父母的眼光看来,让儿子娶个本地姑娘,他们对姑娘的家庭知根知底,自然好得

    多。按照当年的风俗,青年的婚姻一向是由父母妥为安排,苏东坡年十八岁时,娶

    了王弗小姐。王弗小姐那时十五岁,住家在青神,在眉山镇南约十五里,靠近河边。

    次年弟弟子由成家,年十六岁,妻子比他小两岁。当然算是早婚,但是并不足为奇。

    在根本道理上看,早婚,当然并不一定像苏氏兄弟那么早,在选择与吸引合意

    的配偶时,可以省去青年人好多时间的浪费,和感情的纷扰。在父母看来,年轻人

    若能把爱情恋爱早日解决,不妨碍正事,那最好。在中国,父母自然应当养儿媳妇,

    年轻的男女无须乎晚婚。而且一位小姐爱已经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和爱尚未成自

    己丈夫的男人,还不是一样?不过在拼命讲浪漫风流的社会里,觉得婚前相爱更为

    惊奇可喜罢了。无论如何,苏家兄弟婚后却很美满。但这并不是说由父母为儿女安

    排的婚姻不会出毛病,也不是说这样的婚姻大多都幸福。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

    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天下毕竟没有具有先见的父母或星相家,

    能预知自己儿女婚姻的结果,即便是完全听从他们的安排也罢。在理想的社会里,

    婚姻是以玩捉迷藏的方式进行的,未婚的青年男女年龄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

    虽然当地社会伦理和社会生活十分安定,但是幸福的婚姻的比例,也许还是一样。

    男人,十八岁也罢,五十八岁也罢,几乎没有例外,在挑选配偶时,仍然是以自然

    所决定的性优点为根据的。他们仍然是力图做明智的选择,这一点就足以使现代的

    婚姻不致完全堕落到动物的交配。婚姻由父母安排的长处是简单省事,容易成就,

    少废时间,选择的自由大,范围广。所有的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

    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次子子由成婚之后,父子三人启程赴京。他们先要到省会成都,拜谒大官张方

    平,后来张方平对苏东坡几乎如同严父。为父的仍然打算求得一官半职。他现年四

    十七岁,但自上次科举名落孙山之后,一直苦读不懈。在那段期间,他已经写了一

    部重要的著作,论为政之道、战争与和平之理,显示出真知灼见,此一著作应当使

    京都文人对他刮目相看。当时只要有名公巨卿有力的推介,朝廷可以任命官职。苏

    询把著作呈献给张方平,张方平对他十分器重,有意立刻任他为成都书院教席。但

    是老苏意犹未足。最后,张方平在古道热肠之下,终因情面难却,乃写信给文坛泰

    斗欧阳修,其实当时张与欧阳相处并不十分融洽。另外有一位雷姓友人,也写了一

    封推荐信,力陈老苏有“王佐之才”。怀有两封致欧阳修与梅尧臣的书信,父子便

    自旱路赴京,迢迢万里,要穿剑阁,越秦岭,为时须两月有余。

    在仁宗嘉佑元年(一0五六)五月,三苏到了汴梁城,寄宿于僧庙,等待秋季

    的考试。这是礼部的初试,只是选择考生以备次年春季皇帝陛下亲自监督的殿试。

    在由眉州来京的四十五个考生之中,苏氏昆仲在考中的十三名之内。当时除去等候

    明春的殿试之外,别无他事,父子三人乃在京都盘桓,在城内游览,参加社交活动,

    与社会知名人士结交。苏洵将著作向德高望重的欧阳修呈上。欧阳修一副和蔼可亲

    的样子,两耳长而特别白皙,上唇稍短,大笑时稍露牙龈。欧阳修,看来并非美男

    子,但是一见这位文坛盟主而获得他的恩宠,却足以使天下士子一慰其梦寐之望。

    欧阳修之深获学术界敬爱,是由于他总是以求才育才为己任。他对苏洵热诚接待,

    并经他介绍,老苏又蒙枢密韩倚邀请至家,又转介绍认识一些高官显宦。不过苏洵

    的冷淡自负的态度,在朝廷的领袖人物心目之中,并未留下什么好印象。

    苏氏兄弟则游逛华美的街市,吃有名的饭馆子,站在寒冷的露天之下,以一副

    羡慕的心情注视大官在街上乘坐马车而过。宋朝共有四个都城,河南开封为首,称

    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