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

    要变成一个隐士。更多小说 ltxsba.com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

    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

    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

    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

    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

    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

    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

    貌吧。

    在元丰三年(一0八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

    之地黄州,迈当时已经二十一岁。苏东坡是走最近的陆路赶往的,他把家眷留下由

    弟弟子由照顾,随后再去。贫穷的子由要带着自己的一大家人——七女、三男、两

    个女婿,再加上哥哥的眷属,前往新任所高安,在九江南部数百里之遥。酒监的职

    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只相当于官营的一个酒馆经理而已。坐船走了几个月,

    子由到了九江,把家眷留在那儿等候他,自己带着哥哥的家眷和朝云,还有两个孩

    子,顺长江上行往东坡的处所去。东坡是二月初一到的黄州,家眷是五月二十九到

    的。

    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在等待家眷之时,

    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

    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植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

    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不久,身边便有了不少的朋友。徐太守热诚相待,常以酒宴

    相邀。长江对面,武昌(不是今日的武昌)的朱太守也常送酒食给他。在雨天,东

    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

    私人庭园、树阴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在别的日子,有时朋友来访,则一同

    到长江两岸的山里游玩。那一带是丘陵起伏林木茂盛之区,乡野风光如画。南岸有

    攀山,耸立于湖溪交错的平原上。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

    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

    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

    宗教。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

    “余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

    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

    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唱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

    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差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

    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破池亭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

    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像然,

    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

    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

    佛教思想若是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

    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

    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

    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

    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

    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比方说,在社会上有对抗邪恶一事。理学家朱熹批评苏东坡出狱后写的两首诗,

    说其中没有克己与自新之意。那两首诗,如前所见,似乎还是以前老苏东坡的本色

    未改。问题是,他是否有意改过向善?他是否有意要三缄其口,国事有错误也绝不

    批评吗?对不太亲密的朋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